赵晓东书记您好,听完此次宁夏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您对报告中的内容有哪些感受?
听完张雨浦主席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感到十分振奋人心。报告中指出,过去五年,我们圆满地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实现了80.3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1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6.3%,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进入全国前列。
这样的成绩令人备受鼓舞。尤其宁夏还获批全国首个全域乡村治理示范创建省区,新建美丽城镇、美丽村庄达到458个,如今的美丽新宁夏更加靓丽。
报告中提出,2023年,宁夏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提出要突出加强产业振兴。为此,2023年我们将紧紧围绕自治区“六特”产业,优先支持联农带农富农产业发展,强化产业帮扶促增收,通过产业带动鼓足农民的“钱袋子”。同时更加主动加强闽宁协作,把消费帮扶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高校科技、人才和品牌优势,密切加强与中央帮扶单位衔接,组织新一轮项目对接活动。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扎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长效机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突出解决好移民产业、就业和社会融入三件事,支持红寺堡区创建全国易地搬迁移民致富提升示范区,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取得实质性进展,用心用情用力谱写好宁夏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三部曲”。
请问赵晓东书记,2022年,宁夏乡村振兴局在助推宁夏高质量发展中,取得了哪些成绩,产生了哪些先进经验?
2022年,我们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重点,以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为抓手,抓重点补短板,抓统筹促提升,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对标看齐抓落实。制定出台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实施意见、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和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安排部署落地生根、见行见效。对标国家各项衔接政策,配套完善14个方面120个政策文件,构建起了符合实际、务实管用的“1+N”政策衔接体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考核和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依托宁夏大学、宁夏社科院、宁夏农科院组建乡村振兴研究评估专家团队,常态化开展跟踪调研、专项评估、政策研究,确保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
二是坚持从严从实,多措并举抓整改。统筹国家考核评估反馈问题与中办督查、国务院大督查、自治区后评估、审计监督检查、自治区领导调研发现问题,梳理5个方面14类57个问题,制定108条整改措施,实施清单化管理,开展全覆盖督导。目前,反馈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并将长期坚持,完成了全区22个县(市、区)自治区后评估,盐池县、隆德县挂牌督办摘牌验收按程序报中央农办、国家乡村振兴局备案。
三是强化监测帮扶,巩固成果防返贫。紧盯“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核心指标开展动态清零,今年投入8.7亿元资助困难家庭学生45.2万人次,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住院医疗费报销比例分别为74.8%、76.6%,实施低收入群体危房和抗震宜居农房改造4858户,新增危房实现动态清零,全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98.8%,自来水普及率达96.5%,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四是紧盯产业就业,强化帮扶促增收。强化产业帮扶促增收,大力发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冷凉蔬菜“六特”产业,健全联农带农富农机制,优先保障到人到户项目资金需求,2022年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占比60.4%,到人到户项目资金15.6亿元、占比33.2%。加强就业帮扶促增收,全区脱贫人口、监测帮扶对象务工就业30.23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23.4%,务工收入占脱贫群众收入近60%;帮扶车间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01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7万个,安置就业4万人,增长22%;大力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全区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实施技能提升行动,培训脱贫劳动力1.32万人次,完成任务计划的165%。
五是紧盯重点区域,集中支持促发展。坚持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编制自治区和9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施方案,精准谋划实施补短板促发展项目1350个,完成投资134亿元。统筹整合资源要素,下达9个重点县中央和自治区衔接资金34.8亿元,占比73.5%;扎实推进“富民贷”试点,5个国家重点帮扶县累计发放7516户、5.98亿元;从福建和区内选派91名优秀校长和教师,帮助每个重点县办好1所普通高中、1所职业高中,选派99名医疗专家和75名科技特派团下沉重点县;建设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74个,招聘特岗教师192名,招募“三支一扶”人员2179名。
六是围绕移民致富,持续发力促提升。实施百万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制定自治区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方案、“一区十镇百村”示范工作实施方案,紧盯产业、就业、社会融入3件事,聚焦12个重点县、261个千人以上重点移民村(社区),落实投资39.2亿元,组织实施产业培育、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等项目2986个,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乡村治理专项行动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排查整改,真正让移民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七是加大社会帮扶,深化拓展聚合力。强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创新帮扶举措,推进定点帮扶由“输血”向“造血”深化、由“一域”向“全域”深化、由“单向”向“双向”深化,投入资金1.6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特色产业、教育培训、社会事业等项目107个,采购和帮助销售当地农特产品3.17亿元。全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向1963个村选派干部4586名,压实驻村帮扶责任,各帮扶单位共投入帮扶资金16.7亿元,实施项目2399个,受益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46万人。
八是强化要素管理,夯实基础强保障。强化资金管理,2022年共投入财政衔接资金、地方债资金、中央彩票公益金和闽宁资金66.47亿元。优化小额信贷政策,今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2.96亿元,支持7.08万户发展生产,贷款覆盖率55%,居全国第一。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全区党的十八大以来纳入统计管理范围的扶贫项目资产原值433.23亿元,确权率达99.87%,并全部完成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