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弱涣散村”到民富又宜居 兴庆区司家桥村为何能做到?-新华网

从“软弱涣散村”到民富又宜居 兴庆区司家桥村为何能做到?

2024-06-07 11:03:49
来源:兴庆区委宣传部

  开车从银川城区出发,沿着宽阔笔直的兴庆路一路向东,十五分钟就能到兴庆区司家桥村。

  迈入古朴醒目的村门,村头的稻香广场安静美好,各具特色的农家小院串点成线,干净整洁的村组道路成为扮靓村庄的美丽风景,独具特色的文化墙让人眼前一亮,一幅“景在村中,村融景中”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中。

  别看今天的司家桥村发展得如火如荼,说起村里以前的面貌,经营农家乐的村民田金龙不禁直摇头。“我是土生土长的司家桥村人,以前这条巷子可真是又破又臭,土路坑坑洼洼,院墙破了都没人修,很多人还在院子里养猪养羊,臭味能飘出二里地。”田金龙说,村里的年轻人觉得村子没前途,大都外出打工,直到2021年“田园未来村”项目的落地,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2019年10月,司家桥村被兴庆区委组织部评定为“软弱涣散村”,2021年村“两委”完成换届后,重新选配村支部书记及村两委成员,原先在新华街街道工作的杨波也在此时作为驻村第一书记来到了司家桥村。

  看到司家桥村当时的情况,杨波既心痛又心急,怎样才能把土地利用起来、带动村里发展、把人留下来,成了他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断思考的问题。

  在杨波和村“两委”带领下,司家桥村引进企业流转本村642亩土地,大胆探索并成功打造集农业休闲观光与农事娱乐体验于一体的“田园未来村”项目,摸排并动员有一技之长、有意愿参与“田园未来村”项目的农户集中联营,同时全面盘活村内闲置农宅,由企业以租赁空置农宅或与农户合作联营方式开办农家乐,引导村民自主建立“高家臊子面”“兰记辣子鸡”“周记羊杂碎”等一批特色农家餐饮品牌,目前已有15户农户参与“田园未来村”合作联营项目,村民田金龙便是其中之一。

  “我当年能下定决心回村创业,就是看到村里彻底清理了那些庭院养殖,村里能下大力气把环境搞好,我们也有信心跟着村里一起干。”田金龙说,他和家人商量后,决定拿出多年积蓄装修自家的院子,经营起现在这家“酒号巴士”农家乐。

  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口袋也逐渐“鼓”了起来,司家桥村由曾经落后破败的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从“初来乍到”到“驻村能手”,从“新兵”变“精兵”,杨波也成了村民口中的“干实事的人”。

  “我们司家桥村现在不仅有田园未来村,还有休闲观光采摘园和两千亩的麒麟瓜种植基地,解决季节性务工近两百人,基本覆盖了全村的剩余劳动力。”杨波介绍,司家桥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1年的19150元增长为2023年的21960元,村级集体收入由2021年的15.5万余元增长为2023年的50余万元,2024年争取突破百万元的目标。

  2022年2月,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补齐“司家桥田园未来村”旅游项目短板,杨波经过和村“两委”班子认真协商,把申请项目资金建设“司家桥村休闲观光农业采摘园”提上日程,经过多方争取资金,2023年1月份采摘园1期项目建设完工,同时也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创了司家桥村“支部引领+村社合一”的自主经营模式,这也标志着司家桥村产业发展有了历史性的突破。

  司家桥村还在“田园未来村”里建设了200平米的村史馆,村史馆浓缩着过往、记录着现在、寄托着未来,是司家桥村传承乡土文化、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也是司家桥村探索农文旅深度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马策)

【纠错】 责任编辑: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