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旭东维权服务工作室绘出职工维权新“枫”景-新华网

杨旭东维权服务工作室绘出职工维权新“枫”景

2024-06-13 10:26:36
来源:石嘴山市委宣传部

  “多亏了你帮忙,谢谢杨主任!”57岁的范学霞紧握着杨旭东的手,眼里噙着泪花。

  “不用谢,这就是我的工作!”杨旭东说完,把之前送给范学霞但还没来得及打开的一瓶饮料塞到她手上,嘱咐她后续有不明白的事情可以继续找他帮忙。

  这是5月30日,在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总工会职工维权诉前调解工作室里发生的一幕。在杨旭东这个“娘家人”的调解下,短短十几分钟,一桩职工维权事件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杨旭东作为大武口区总工会权益保障部部长,哪里有事关职工维权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实际上,杨旭东一直都是跑着干工作的,因为,他的工作地点不固定。

  为了发扬和实践新时代“枫桥经验”,从2022年12月起,大武口区总工会先后在石嘴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嘴山市优宜家物流中心、大武口区人民法院、大武口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局等单位设立了职工维权服务中心。2023年5月,石嘴山市总工会又在石嘴山高新区职工维权服务中心设立以杨旭东名字命名的“杨旭东维权服务工作室”,充分发挥优秀调解员的优势,把劳动维权服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企业和当事人的“家门口”。

  工会组织是职工的娘家人,职工群众遇到困难,尤其是事关权益维护,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工会。

  2023年,一名维权职工找到了杨旭东。这名职工因企业办公场所跨省迁移而被迫离职,在办理离职手续时,企业却以他旷工为由克扣工资。杨旭东在调查事件过程中了解到,与这名职工有相同遭遇的职工还有26名职工。杨旭东据理力争,最终为他们讨回6万余元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

  “我在工作中发现,最基层的职工群众,由于他们个人法律知识缺乏,加上受工作时间的限制,迫切需要工会提供职工维权服务。所以,我们必须打通诉前调解‘绿色通道’,将争议‘消化’在萌芽状态。”杨旭东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2023年4月初,一位外卖小哥在送餐途中和一辆小汽车发生碰撞,造成9级伤残,但与所在公司在赔偿金额上无法达成共识。杨旭东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联系外卖小哥深入了解情况。他联动辖区法院、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及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第一时间启动劳动争议维权程序,最终公司支付一次性工伤待遇16.5万元。

  “职工群众找到了咱们工会,那一定是急事、难事,我帮助他们迈过一道坎、闯过一道关,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杨旭东说。

  带着感情开展工作是杨旭东开展调解工作的一大特点,也是他为矛盾纠纷调解这个“难缠事”画上圆满句号的“法宝”。

  “每次接待职工群众,他总是认真倾听对方的诉求,千方百计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让职工群众带着怒气来、心怀满意归。”同事陈晓娟这样评价杨旭东。

  倾听耐心、调解热心、解决问题诚心、处理投诉公心,杨旭东以全力负责的工作态度接待每一位有维权诉求的职工群众。他深入浅出地讲解有关知识,让调解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双方当事人有抵触情绪,他化身“和事佬”劝说双方换位思考、体谅对方的难处,以互商互谅的态度促进理解,达成共识。

  如今,杨旭东维权服务工作室已成为大武口区总工会履行维权职能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农民工遇上烦“薪”事,杨旭东会第一个站出来帮助农民工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权益;当职工有新需求,他会立即行动,把“娘家人”的关心关爱送到职工身边,撑起劳动者权益“保护伞”,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截至目前,杨旭东维权服务工作室共调处劳动争议案件81件,涉及职工群众230人,追讨劳动报酬和挽回经济损失139万元。

  “维权的职工群众特别的朴实真诚,只要我们真心地帮助他解决问题,最后都会感谢我们。每当这个时候,我觉得我工作再辛苦都值得!”杨旭东说。

  近年不断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石嘴山市各级工会通过构建“法院+工会+人社+司法+N”劳动争议联调联处机制,形成了职工群众“有法可依、有权可护、有求必答、有呼必应、有难必帮”的维权服务新格局,其中,杨旭东维权服务工作室就是一块有口皆碑的“金色招牌”。(朱凤玲 藏伟)

【纠错】 责任编辑: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