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宁夏多民族融合社区里的暖心故事-新华网

民族团结一家亲:宁夏多民族融合社区里的暖心故事

2024-06-24 09:33:3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6月23日电(记者 刘海)在宁夏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58岁的回族居民苏芳带着炸馓子、麻花、烫面油香等特色小吃,敲开汉族邻居王永华的家门:“王哥,这些都是自己家做的,你们尝尝,过节了嘛,咱们一起分享。”

  苏芳的老家在宁夏同心县,距离首府银川200多公里,那里是宁夏主要回族聚居县之一。这些特色小吃,是苏芳在古尔邦节假期回家团聚时,80岁的老母亲亲手制作的。

  “平日里我们左邻右舍就处得特别亲,前些天过端午节,王家嫂子还给我送来了自己包的粽子。不管是春节、中秋节,还是开斋节、古尔邦节,我们都会互相问候、分享美食,早已处成一家人。”苏芳说,自己心脏不好,邻居经常关照她,有几次身体不适家人不在身边,都是邻居拨打120送她去的医院。

  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正是各族群众团结互助、亲如一家,在交往交流交融中结出的硕果。

  图为银川市金凤区长城花园社区。

  苏芳家所在的长城花园社区,成立于2003年8月,下辖19个居民小区,共有8632户、1.8万余人,其中回族、满族、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居民占38%,是一个各民族互嵌式社区。

  长城花园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赵耐香介绍说,社区党委下设11个小区党支部,直管党员602名。近年来,社区通过精准推动解决老旧小区热点难点问题、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活动和惠民服务等途径凝结社区居民的心。

  “我们以中华传统文化节日为载体,举办邻里节、千家宴、最美家庭评选等一系列特色活动;每逢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也会走访慰问、举办茶话会和文娱活动,大家互相祝节,各族群众亲如一家。”赵耐香说,社区服务内容和活动方案都由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共同筹划,“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

  人越走越近,心越交越亲。

  如今,社区邻里之间早已不是简单的节日共庆、美食共享,更是各族群众之间情感的交流和交融。邻里之间的互助已成为一种习惯——无论是汉族居民还是少数民族居民,大家都乐于伸出援手,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图为长城花园社区居民在排练舞蹈。

  75岁的李玉忠是长城花园社区一名老党员。2009年从企业退休后,他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还组建了社区秧歌队、舞蹈队等文艺队伍,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

  在一次社区居委会的摸底走访中,他得知辖区不少癌症患者常年待在家里,存在心情抑郁、生活孤苦的情况,内心很受触动。

  “我觉得自己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李玉忠决定组建关爱组织,给罹患癌症的街坊邻居带去关爱和力量。

  2017年1月,在社区支持和指导下,他与辖区居民黄胜创建了长城花园社区“抱抱团”爱心互助会,以社区为主阵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患癌人员走出阴霾。

  “‘抱抱团’意为抱团取暖,癌症患者互相鼓励、温暖彼此,保持健康心态,更好融入社会。”李玉忠说,“抱抱团”主要为癌症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为关爱人员协调解决生活困难。

  在志愿者陪伴下,“抱抱团”根据关爱人员身体状况和天气条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健康讲座、剪纸、合唱等室内活动,不定期组织健步走、采摘、一日游等室外活动,帮助癌症患者培养兴趣爱好,鼓励他们以乐观心态面对生活。

  “我们分享抗癌经验,互相鼓励、打气,一次次参加活动抱团取暖,我感觉自己心态变了,精神压力小了,家属的压力也减轻了。”69岁的回族群众李保国8年前被确诊肝癌,面对“生命只剩下不足半年”的“宣判”曾一度陷入绝望。如今他身体康复良好,还和老伴成为带孙子的“主力队员”。

  7年多时间里,“抱抱团”志愿者由最初2名发展到16名,关爱人员由原来6人增加到30人,累计开展各类活动150余场次。

  图为“抱抱团”爱心互助会成员进行户外活动。受访者供图

  “抱抱团”爱心互助会是近年来长城花园社区孵化的服务型社会组织之一。

  为提升便民服务效能和网格治理水平,社区利用微信群搭建“随叫随到”网络平台,构建“居民点单、小区派单、党员抢单”的服务模式,为社区居民开展“点单式”服务活动;同时组建医疗健康、法律援助、文化服务等13支志愿服务队,孵化抱抱团、爱老团、萌娃汇、最美家庭协会等21个服务型社会组织,备案志愿者800余人。

  “谁家孩子电话手表丢了,谁家临时加班没人带娃……遇到这些问题,只要在单元群里喊一嗓子,网格员看到就会及时回应,大家互相照顾、急事急办。”赵耐香说,各族群众之间的情谊也在一次次守望相助中得以加深,“小单元”促进“大融合”。

  “未来我们将继续把服务老百姓各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到位,不断巩固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家亲格局。”赵耐香说。(完)

【纠错】 责任编辑: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