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互嵌式社区:“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新华网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互嵌式社区:“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

2024-08-14 16:55:5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银川8月14日电(记者 别培辉)近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塞上江南写新篇”集中采访活动走进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多个城市、乡镇街道、社区真切感受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一走进金凤区颐和城府社区,我们就被这美妙的歌声吸引住了,循声寻找,在社区长廊里,十几位居民正聚在一起排练合唱节目。

  “我们每天都来这里唱歌,大家在一起特别开心!”“我们合唱团叫‘颐和’,和我们的社区名一样。”“我们这个合唱团没有门槛,只要喜欢唱歌的人都可以来参加。”……一说起自己的合唱团,每位成员都透着一股自豪劲儿。

  社区里,有的居民在跳舞、有的练习书法,还有志愿者给孩子们讲故事等。看到眼前的景象,采访团成员纷纷感叹,在这里生活的人好惬意啊!  

志愿者陪伴社区孩子读书。

  颐和城府社区成立于2012年8月,是以商业住房和拆迁安置房为一体的新型社区,辖区共有居民四千余户一万余人,社区内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39.8%,是一个各民族互嵌式社区。

  据颐和城府社区党委书记李红宁介绍,社区以促民生服务为重点、促社区和谐为目标、促民族团结为落脚点,从参与议事、教育培训、经济帮扶、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方面,搭建“党组织+业委会+物业+网格员”于一体的服务平台,统筹多元化资源,推进区域化融合治理,畅通民意渠道,解答居民诉求,切实解决各民族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福通社区也是金凤区所辖的社区。这是一个由汉族、回族、满族、维吾尔族等多民族聚居的社区。近几年,福通社区以“福妈妈”调解团和微心愿志愿队为抓手,用有温度的志愿服务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指数,搭建民族团结连心桥,邻里互助一家亲的文明风气在社区内蔚然成风。

  今年68岁的叶莉娜是福通社区“福妈妈”调解团的领头人。在社区,她是独居老人眼中的“知心人、困难群众口里的“好姐妹”。  

叶莉娜(左一)走访困难家庭。(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张阿姨是一位失独老人,身体不好,这几年,叶莉娜一直把她当做亲妹妹一样,经常到家陪她聊天、唠家常。“不论是哪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只要有困难就要帮助他们,哪怕是陪他们说说话,也是暖了他们的心!”叶莉娜说。

  叶莉娜常说:人人都有老的时候,特别是孤寡老人,经常去看望他们,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小困难,让他们感受党的好政策和关怀,激励他们重建信心,好好生活。

  据了解,2013年3月,叶莉娜和19位要好的老姐妹自发成立了福通社区“福妈妈”调解团。调解经验丰富的阿姨们做起了各族群众间的“和事佬”,把身边的邻里事当成自家事,通过真情感化,帮助化解矛盾纠纷。  

“福妈妈”调解团全体成员。(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福妈妈”调解团解开邻里“小疙瘩”,微心愿志愿队则是行动不便、孤寡老人的“好帮手”。

  家住福通A区小区的杨润杰老人和他的老伴年近90岁,两人腿脚都不方便,儿女也不在身边,一到买米买面的时候就犯愁。

  “现在好了,一个电话,志愿者就来帮忙了!”除了帮助杨润杰老人外,微心愿志愿队专门负责为楼上楼下行动不便的老人代购蔬菜、药品、生活用品等,让小区空巢、独居、孤寡老人“独居不孤独”,共享暖心服务。  

微心愿志愿队为独居老人代购生活用品。(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多民族社区是各族群众朝夕相处的一方天地,也是互帮互助的大家庭。正是在你来我往、交流交融中,各民族人民构筑了共有精神家园。

  “我们社区每年要开展近200场文艺活动。”据福通社区党委书记王丽介绍,为了丰富各族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组建了金色年华艺术团、凤腾飞文艺团、八段锦健身队、瑜伽健身队等5个文体组织,每逢传统佳节,艺术团便带着精心编排的节目走进社区,通过法治宣传三句半、榜样人物宣讲、社区治理短剧等精彩的文艺表演,把民族团结、家国情怀、文化传承等精神深植于各族群众心中,源源不断地为社区民族团结工作贡献“文艺力量”。  

金色年华艺术团参加黄河东路街道“七一”活动。(图片由受访对象提供)

  据了解,金凤区所辖425个居民小区,各族群众交错而居、插花混居,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嵌社区生活居住模式。通过建立“区—街—社”三级协同管理体系,探索党建引领物业服务管理水平提升“金凤模式”,选树 “美好家园”“五好示范”品牌项目30余个,金凤区探索总结出中强社区“三改四提五优”、银新南社区“红管家”等经验做法,形成了一批如民情圆桌会、诸葛议事会等基层议事平台,推动物业管理融入基层治理,化解了一大批影响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不断增强。(参与采写:纪桂红)

【纠错】 责任编辑:姜雪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