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银”说丨银川市教育局:全面统筹教育配比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华网

听“银”说丨银川市教育局:全面统筹教育配比 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10-17 15:21:26
来源:银川市教育局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等建议。银川市教育局统筹优化教育配比,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助推银川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问: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推动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育公平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结合银川实际,银川市教育局在哪几个方面展开了规范工作?

  答: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安全发展。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优质园带动、公办园辐射等方式,加快缩小办园差距。 推动集团办园,在集团化管理中提升党建工作互学共建、促进管理水平共进、提升财务管理共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资培养成效, 促进薄弱幼儿园在办园行为等方面有质的变化,创建一批优质园。

  

  以数字化赋能城乡教育融合,利用信息技术常态化开展专递课堂、双师课堂,加强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健全完善集团化办学退出机制,指导退出集团化办学的新优质学校与新建、薄弱、农村学校组建新的教育集团。 结合农村学校实际,按照3至5年一周期制定农村学校成长发展规划,办好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农村优质学校。 深化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城乡学校帮扶激励机制,确保全市每所乡村学校都有城镇优质学校对口帮扶。

  实施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深入推进本地县中标准化建设工作,加快改善县中办学条件,组织本地优质高中加大对县中结对学校的帮扶力度,并建立评价考核制度。健全教师岗位管理有关政策,动态调整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学校办出质量、办出特色。

  推动城乡学校教师交流轮岗。建设专业能力较强的乡村老师队伍,通过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支教走教、交流挂职等方式打通城乡教师和教研员职业流动通道,创建教研发展共同体,切实提升乡村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深化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在城乡间实施骨干教师交流轮岗计划,加快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

  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银川市作为首府城市,与全国首府城市的教育情况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这样的挑战,银川市教育局制定了怎样的发展规划?

  答:一、“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持续实施探索“思政+”跨学科融合育人体系,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以学生为主体,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智育体系。 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能力。 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用好的活动不断增强学生体育锻炼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利用多样舞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艺术素养。根据各个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一校一策制定不同的劳动素养标准和劳动技能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积极劳动的态度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输血”“造血”并行,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教育资源“输血”,加快缩小县域内城乡教育差距,持续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成果,统筹考虑城乡学校结队帮扶工作,建立集团(学区)总校和成员校之间教师轮岗交流制度, 实行城乡教师双向柔性流动政策,采取“一校设岗、多校使用、巡回走教”的办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 被帮扶学校自我“造血”,主动接受帮扶学校规范教学工作常规管理,建立健全教学、教研制度,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 充分发挥市域和县域内“三名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定期邀请名师到校开展听评课、公开课教学、专题研讨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本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质量。聚焦空间环境改造,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美”。 对小规模学校教学班数、学生数、学生家长需求、学校发展“瓶颈”等因素进行调研摸底,不断优化农村学校资源布局,推动乡村学校相对集中办学, 同时也要保留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教学点,避免简单“一刀切”,以满足群众就近入学需求。

  聚焦课程教学变革,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严格落实中小学课堂教学备课、上课、听评课等“六规范”,突出因材施教,转变育人模式,加强个性化教学和针对性辅导,形成乡村小规模学校育人特色。 坚持“因校制宜”,挖掘学校及周边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创设课程情境、把握课程功能、开发特色课程,形成“小而优”学校课程亮点。

  聚焦师资队伍优化,实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小而专”。根据小规模学校教学、管理实际需要,保障乡村小规模学校补足配齐各学科教师。 开展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项培训,强化送教下乡、集中研修等活动,提升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加强教研指导,各级教研员要围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定期进行专题指导,并开展专题教研活动,切实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问:银川市委、市政府印刷的《关于擦亮“教育在银川”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各级各类教育保障足、师资强、结构优机制活、质量高、格局大,城市教育功能进一步完善, 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要初步建立,为了达成这一目标,银川市教育局将会采取哪些举措?

  答:一、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打造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建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教育部“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实验区、中央电教馆“中小学虚拟实验教学”实验区、自治区幼小衔接示范市,积极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等新型实验区。

  深化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充分借助幼儿园保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改进初中、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改革,优化综合素质评价方式,着力抓好义务教育、高三质量监测,适时向社会公布质量分析报告。 有效借助民办教育(机构)办学质量评估和专项审计(督查),依法依规整治乱象,每类选树2所以上重信誉、质量优、口碑好的星级学校。

  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智慧教育平台,建强教育专网,普及智慧校园。组建教育数字化专家委员会,落实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制度,提升数字人才培养能力,加强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实施一批教育数字化试点示范项目, 打造一批中小学智慧教育创新校, 建成一批虚拟仿真实践基地,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深度融合。

  二、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水平深化“五育并举”。提升德育教育温度,建成全区首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挖潜智育教育深度,实施“校内科学教育提质计划”“‘千家万馆’科学教育总动员行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创新素养培育。 加大体育教育强度,“学练赛评”系统健体点燃每一所学校。累积美育教育厚度,“学练展评”艺术修养赋能每一个学生。 开拓劳动教育宽度,搭建“校园+边角”“学校+家庭”“区域+基地”的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景。

  提升集团化办学效能。完善集团化办学和学区制管理办法及退出机制,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持续优化“地方+高校”“名校+新校”“强校+弱校”“城市+农村”办学模式,强化优质带动, 做到“建一所优一所、带一所强一所、成熟一所退出一所”,加快缩小区域内城乡和校际差距,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三、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激活干部队伍动能。选树一批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示范校,推行“两榜四机制”,通过“摸听辨”“谈省改”“提调免”“考挂用”等方式,让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调成为新常态。 实施年轻干部培养储备“双百计划”,年均培养培训百名左右的副校(科)级年轻干部,常态化储备百名左右的校(科)级年轻干部。

  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深入实施“市(县)管校聘”,通过集团校内部交流、跨校竞聘、对口支援、城乡双向流动等途径,实现区域内教师资源均衡配置。 积极实施“十百千万人才梯级培养”和骨干教师访学计划,开展“百人千场”名师送教活动。建成师德师风监管问题线索“码”上举报平台,依法依规依纪惩治师德失范行为。

  强化教研专业引领。建立准入培养、考核激励、能上能下等机制,鼓励学校正高级教师到教研机构轮换交流任职不少于2年,专职教研员工作满6年的原则上到学校任职或任教1年以上。统筹市、县(区)、校教研力量,组建“1+6+N”学科教研智库。

  四、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校园安全防范。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1+37+8”系列文件精神,落实《关于加强校园安全工作的方案》,推广“1530”安全教育模式和“四不两直”安全监管方法,每年开展不少于2次的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 严肃追责问责不履职的单位和个人,全市涉校涉生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

  优化招生入学方式。按照“地市统筹、县区为主、公民同招、属地管理”的原则,将各学段入学全部纳入互联网招生平台,做好学生摸底统计, 适时公布招生入学时段安排、工作方案和热点学校预警。探索建立学前教育服务区制度,学前教育做到“相对就近入园、多园保障”;义务教育做到“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免试入学和多校划片招生”; 普通高中做到自主招生不得跨区,指标到校扩大到70%,特长生专业测试统考,将公开透明、纪律严明贯穿招生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强化教育督导功能。完善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督导体系,建成“互联网+督导”数字平台,跟进服务教育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 创新督学聘任与管理方式,按督学与学校数1:1的原则配备专兼职督学,严把准入培养考核“三关”,培育一支“讲政治、敢担当、懂教育”的督学队伍。

  五、增强银川教育的驱动力和吸引力完善城市教育功能。建立托幼一体化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统筹发展,探索与宁东、经开区建设融合型园区,积极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 支持并深化与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师范学院等高校的交流合作,联合筹建一所本科院校。

  提升城市教育竞争力。对标“资源投入、发展水平、经济贡献、创新能力和社会保障”等教育发展指标,精准定位、弯道超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助力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终身学习型等现代城市建设,丰富“大美”城市内涵,让城市发展更具吸引和转化资源的能力。

【纠错】 责任编辑:张洁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