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贺兰山深处的柳树沟车站,有一位被岁月雕刻却依旧坚韧不拔的守护者——李瑞昇。作为银川车务段柳树沟车站的站长,他在这里默默耕耘了40个春秋,用自己的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段关于责任、关于奉献、关于时代变迁的奉献之歌。
回溯新中国成立初期,贺兰山深处的煤炭资源被勘探发掘,“太西乌金”横空出世,在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里,为国家工业发展提供了强劲的能源支撑。1959年,包兰铁路平汝支线应势而生,肩负起连接矿山与城市的重任,成为宁夏工业发展的“生命线”。1985年,年轻的李瑞昇怀揣着对铁路事业的憧憬,踏上这片土地,自此,他的命运与平汝支线紧紧交织在一起。
曾经,平汝支线一片繁忙,火车日夜穿梭,每年千万吨太西煤从这里运往全国各地,支撑着国家建设的钢铁脊梁。列车的轰鸣声、装卸的嘈杂声,交织成一曲奋进的乐章。但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袭来,宁夏打响“贺兰山生态保卫战”,铁路沿线煤矿陆续关停。热闹的铁路线逐渐沉寂,平汝支线也步入了落寞的岁月。
面对这一切,李瑞昇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选择了坚守。从呼鲁斯太到白芨沟、大磴沟、汝箕沟,再到柳树沟,40年光阴流转,工友换了一批又一批,他却始终如一地守护着这条铁路。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深深浅浅的皱纹,双鬓也悄然染上了白霜,可他眼中的坚定从未改变。
“刚到柳树沟站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荒芜,但是火车穿行在崇山峻岭间的那一刻,我就知道,我要留在这里。”李瑞昇说。
柳树沟站四面环山,大风长年肆虐,又紧邻矿区,煤灰弥漫。但李瑞昇每天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接发列车、调车作业、天窗维修等工作中,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无虞。站长的工作琐碎繁杂,从列车运行调度到设备检查维护,从人员工作安排到突发状况应对,他事事操心。几年前,周边牧民的牛羊跑到铁轨上,火车即将进站,情况危急。李瑞昇毫不犹豫,带领工作人员沿着铁轨艰难驱赶牛羊,几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成功排除险情,保障列车安全通行。
在大山深处工作,不仅要对抗艰苦的自然环境,还要忍受孤独寂寞。柳树沟站日常仅有三人值守,远离家乡和亲人。李瑞昇不仅是站长,更是大家的“家长”和“知心大哥”。车站偏远,炊事员不愿来,他们自己动手,解决生活难题。职工江师傅腰疼无法站立,他贴心照顾并替班,还送江师傅回家。在他的带领下,职工们团结一心,共同克服困难,默默奉献在铁路一线。
当被问及40年坚守的感受,李瑞昇朴实又深情地说:“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习惯了山、风、钢轨和火车,习惯了和职工们一起工作生活。在这里,看到贺兰山、小站和老伙计们,觉得踏实。”(尹雪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