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利通区:锻造“新农军” 绘就“新丰景”-新华网

吴忠市利通区:锻造“新农军” 绘就“新丰景”

2025-04-21 10:43:29
来源:利通区委组织部

  春日的黄河水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流淌过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的田间巷陌。白寺滩村的青葡萄藤蔓攀上竹架,嫩叶在春风中舒展;新华桥村的日光温棚折射着银光,果蔬的清香与泥土的湿润气息交织;金丰社区的辣椒地里,红绿相间的果实压弯枝头……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利通区的党员干部们正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书写着乡村振兴的鲜活答卷。

 民宿经济+:盘活沉睡资产 唤醒乡村活力

  “闲置房也能变‘黄金屋’!”白寺滩村党支部书记郭枝踩着民宿石板路,指向改造一新的碧玉民宿。院内的枣树抽了新芽,农家小院主题客房保留着夯土墙的原始肌理,窗棂透进的阳光洒在民俗特色剪纸上。2024年,郭枝带领党员群众盘活村里18户闲置农宅,打造出4座主题民宿集群,23间客房年接待游客超13万人次,村集体增收60万元。

  为激活乡村“沉睡资源”,近年利通区积极构建“党支部+集体经济组织+企业+农户+N”发展模式,着力推动乡村民宿经济与网红经济、直播经济等联动发展,辐射带动3.5万余名村民就近就地务工增收、实现就业创业,形成“一宿带百户”的联动效应,引领6个乡村旅游重点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增收53.7万元,牛家坊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真正让“空心房”变成“聚宝盆”。

 科技兴农+:田间学堂育英才 创新技术富乡亲

  “节水50%、增产20%!”在新华桥村振红果蔬合作社的一栋温棚里,农村产业带头人李振红捏起一株无土栽培的番茄苗,向围观的农户展示物联网监测数据,棚顶的自动喷灌系统正划出扇形水雾。这位从护士转型为农村产业带头人的“棚间玫瑰”,创办农民田间学校20余期,带出2000余名“持证新农人”,推广单垄密植、秸秆反应堆等技术,让合作社亩产值突破2万元。

  在过去的几年间,利通区以“田间课堂+科技创新”为抓手,创新建立“专家驻点+党员示范”机制,累计组织28名农技专家与43个村结对,在关键农时开展“大棚问诊”;同时,帮促党员带头试种人参果、彩椒等新品种,建成298栋高科技温棚,带动周边发展千亩露地韭菜、苹果。李振红团队研发的椰糠无土栽培技术获全区农业创新三等奖,推广后节水超30万立方米,让“方寸地”也能长出“金果子”。

 驻村帮扶+:精准施策解民忧 架起产销连心桥

  来到金丰社区的辣椒地里,驻村第一书记张春娥卷起裤腿,下地与移民户马大姐一起采摘。“如果这辣椒进了机关食堂,价格比零售高两成!”她擦去额头的汗珠,手机里“农特产品进机关”的订单仍在跳动。2025年3月,她链接宁夏回族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资源,助销移民辣椒500斤,户均增收1500元,更让“金丰辣椒”登上机关餐桌。

  深化“驻村帮扶+产销对接”模式,近年利通区30支驻村工作队化身“红色经纪人”,搭建起了“田间到餐桌”直通车,通过社区团购、直播带货等方式,助销农产品超3吨,让农村群众的“菜篮子”变成“钱袋子”。

  从民宿集群的炊烟袅袅,到智慧温棚的数据流转,再到驻村帮扶的暖心订单,利通区的党员干部们正以田间地头为舞台,凝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黄河水奔腾不息,新时代“塞上江南”故事,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浓墨重彩续写。

【纠错】 责任编辑:纪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