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惠州光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堂后厨,宁夏同心籍职工袁小萍与丈夫马永朝每日的工作是为全厂员工筹备午餐。蔬菜分拣、清洗、切配……虽然目前的工作跨越千里,但夫妻俩在一起能挣钱养家,幸福感满满。
2025年1月10日,袁小萍和马永朝乘坐同心县政府“点对点”输送劳务工的大巴车,前往这家企业。“现在,我们夫妻俩一个月工资能挣13000元。管吃管住,收入很稳定。”袁小萍说。
近年来,同心县将就业列为“第一民生工程”,制定《“六场硬仗”稳岗就业专项行动方案》,形成“党政主责、部门协同”大就业工作格局。由县领导带队,赴广东、浙江等地开展“访企拓岗”,发掘优质岗位3000余个。落实劳务奖补、交通补贴、劳务经纪人奖励等资金2990万元,安排“点对点”免费专车服务专项资金100万元,劳务品牌建设资金50万元,以及零工市场建设资金300万元,构建“政策激励+服务保障”资金链,有效激发劳动力就业创收积极性。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心县聚焦产业发展,开设家畜饲养、挖掘机操作等田间课堂,开展“理论+实操”培训391人次,实现“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升级。搭建跨区域用工桥梁,举办“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0场,吸引福建、广东等63家企业参与,提供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领域岗位1.2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34人。强化创业扶持政策供给,完善担保贷款、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一体化服务,完成创业培训60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02笔7183万元,培育创业实体68个,创造新岗位107个,带动就业663人。
同时,同心县举办劳务经纪人能力提升培训班2场,全县140余名劳务经纪人、劳务专干及村级劳务合作社负责人等参训,不断提升劳务队伍综合能力。建立阶梯式奖补机制,对组织劳动力稳定就业3到6个月的劳务经纪人给予奖补,刺激劳务经纪人深挖特色岗位。目前,有组织输出劳动力2.64万人,组织化率达41%;实现转移就业6.45万人、劳务收入3.4亿元。
同心县将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拓展新能源、家政服务等新兴领域岗位,让更多群众端稳“就业碗”、鼓起“钱袋子”,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