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全国劳动模范、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员工叶大鹏
【人物名片】叶大鹏,国网宁夏超高压公司输电运检班班长。他十八年如一日扎根输电运检一线,在百米高空带电作业上千小时,以精湛技艺完成多项宁夏第一,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央企业劳动模范”“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全国电力行业电力工匠”等多项荣誉。
4月28日,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叶大鹏从北京捧回“全国劳动模范”这一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最高荣誉。
勤学苦练 铸就“刀尖舞者”传奇
在电力行业,带电作业堪称“刀尖上的舞蹈”。作业人员需身着特制屏蔽服,在离地面几十米的带电线路上开展精细操作,每一次抬手、每一步移动都伴随着高风险。2007年7月,初入国家电网的叶大鹏被分配到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班,面对这项高难度工作,内心充满惶恐。第一次跟随师傅来到作业现场,听着“嗞嗞”的电流声,看着高耸的铁塔和在云端作业的同事,他甚至因恐惧双腿发抖。但骨子里不服输的他立下誓言:“别人能干,我也一定行!”
从15米杆塔的基础训练开始,叶大鹏开启了艰苦的蜕变之路。白天,他在塔上一练就是数小时,任凭风吹日晒;夜晚,他在宿舍研读专业书籍,钻研技术原理。2007年底,他参与宁夏第一条750千伏输电线路验收。两个月的时间里,他徒步走过193公里导线、检查111基铁塔,发现328条缺陷。当完成这段难忘的验收旅程时,酸痛的双腿与内心的自豪交织,见证着他的成长与突破。
2010年,西北电网系统举办首届输电线路技术比武,叶大鹏作为技术骨干代表宁夏参赛。但就在备赛期间,意外发生了——一场交通事故导致他L2右侧横突骨骨裂。面对伤痛,他没有选择退缩,仅仅休养两个月后,便重返训练场。为了提升体能,他每天绑着沙袋训练。高强度的训练硬是磨破了好几对沙袋,身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擦伤。他不以为意,每次只是简单处理后便继续投入训练。在一次操作训练中,他腿上的伤口渗血浸湿了裤子。教练让他休息,他却说:“粘上创可帖一上塔又要崩掉,等训练结束再处理。”正是凭借这种顽强的毅力,他在比武中力压群雄,一举夺得团体第二和个人第一的优异成绩,让所有人看到了他的坚韧与执着。
十八载光阴流转,叶大鹏从递工具的新手成长为带电作业领域的全能型专家,先后实现750千伏、±660千伏、±800千伏及±110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的高空带电作业,一次次刷新宁夏电网带电作业的新历史,累计完成高空带电作业200余次,登塔检修近2000基,创造高空作业超1000小时“零事故”的安全记录,用专业与勇气在高空书写传奇。
迎难而上 破解检修难题
“让工友更安全、让作业更高效”是叶大鹏的创新信条。在作业过程中,叶大鹏发现传统的人工走线验收方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叶大鹏带领创新小组深入研究,经过无数次试验,成功研制出多工况电动走线器,辅助作业人员高空走线,可降低高空坠落风险70%、提升作业效率60%、减少人员体能消耗50%。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已在宁夏全面推广应用。他主导攻克“高海拔复杂地形带电作业”“超长预绞丝安装”等10余项重大技术难题,形成17项作业标准,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用攀登者的姿态为能源行业技术革新添砖加瓦。
2021年,特高压±1100千伏吉泉直流导线出现断股的危急缺陷。作业点位于海拔1500多米的宁南山区,地形复杂,车辆难以通行。面对这一难题,超高压公司决定采用直升机投放等电位作业人员的方式,在强电场环境下开展带电消缺作业。这是宁夏第一次采取直升机进行带电作业,毫无经验可言。面对这项容不得丝毫差错的高难度任务,叶大鹏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向这项陌生的领域发起挑战。他带领团队对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步骤进行精准测算、反复推演。最终,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不到30分钟的时间内,成功完成世界首次±1100千伏电压等级直升机吊索法带电作业,避免停电损失超1400万元。
从业以来,他参与27条超特高压线路验收投产工程,累计消除设备缺陷10200余条,为宁夏主电网长周期稳定供电筑牢安全基石。作为“西电东送”大动脉的守护者,他带领团队完成10余次重大设备抢险,保障了超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安全外送,间接创造经济效益上亿元。
薪火相传 构筑带电作业人才高地
“叶班长不仅教我技术,更教会我如何克服恐惧,他的经验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从叶大鹏班组成长起来的马宁如今已成为银北线路运维站站长。“作为一名‘老’带电人,不仅要做技术尖兵,更要当好育人火炬。”叶大鹏说。
。
叶大鹏始终秉持着耐心与细心,从低空登高开始,手把手地传授班员软梯法、秋千法等十几种进出强电场的方法。面对特高压带电作业技术迭代加速与能源保供任务升级的双重挑战,叶大鹏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战略眼光,创新构建“三维赋能”人才培养体系。针对班组成员差异化特点,他首创“十年三阶成长计划”,将职业发展细化为“基础筑基期(1-3年)”“技术突破期(4-6年)”“创新引领期(7-10年)”三大阶段,为班员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建立“一人一策”成长档案。在实践中,叶大鹏将传统“师徒传帮带”升级为“知识共享共同体”,打造“五个一”赋能平台:每日开展“晨间微课堂”解析典型案例,每周组织“输电沙龙”分享前沿技术文献,每月实施“双盲演练”(随机设定故障场景、随机分配处置人员)提升应急能力,每季举办“金点子擂台”激发创新思维,每年进行“全要素技能比武”激活班组动能。近三年来,班组累计编制《750千伏耐张塔瓷质绝缘子更换方法》《无人机+电动升降装置锚固点新措施》等标准化作业手册20余本,参与编制宁夏电网各项技术规范10余项;班组缺陷处置效率提升57%,连续15年保持“零差错”安全纪录,输出技术骨干41人。
从塞上江南到戈壁荒漠,从黄河之滨到六盘山麓,叶大鹏用脚步丈量着宁夏3365.783公里的超特高压线路,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产业工人的匠心精神,在百米高空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在电力事业的征途上,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着前行的道路,激励着更多电力人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祁玉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