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1月14日电(记者 马思嘉 通讯员 杨明芳)在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安置区,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因社会需要随时发生转换。
他们穿着同样的服装——红马甲,秉持共同的理念——无私奉献,发扬一贯的精神——“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他们来自同一个地方——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志愿服务总队;他们有着响亮的名字——红寺堡区志愿者。
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红寺堡区民政局、文明办、团委联合发出倡议。一声号令,36500多名志愿者纷纷拥向各交通卡点、救灾帐篷、村街巷口。
坚守岗位,他们是社区、村庄“守门员”。严防输入是疫情防控关键所在。志愿者按照各乡镇(街道)统一安排,成为各小区入口最佳“守门员”,凡是外来车辆和行人一律扫码、登记、测温,询问旅居情况。“你从哪里来,去过哪些地方”是志愿者询问最多的一句话;测量体温、查验核酸报告是再熟悉不过的动作。
严密排查,他们是人民群众“警卫员”。志愿者对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人员和密接、次密接人员进行严密排查,准确掌握重点地区返红人员信息和行动轨迹,第一时间上报疫情防控指挥部并配合街道社区实施管控措施,将危险消除在萌芽状态。
能说会道,他们是防疫政策“广播员”。围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志愿者们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小区全天候播放疫情防控最新公告。社区网格志愿者将电动车改装成流动宣传车,走街串巷播放防疫音频;融媒体行业志愿者通过制作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消毒、正确佩戴口罩等内容。
细致周到,他们是居家隔离人员“服务员”。“10号楼2单元401住户需要两斤牛肉、一斤菠菜;302住户要了两打鸡蛋。”通过群众“点单”,志愿者“接单”方式,为居家监测群众提供一对一服务,保障群众生活所需。医疗机构志愿者定时上门,为监测群众做核酸检测。
慷慨解囊,他们是物资保障“供应员”。各行各业志愿者纷纷为疫情防控捐款捐物。红寺堡区罗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天韵文化艺术团、弘德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等社会组织志愿者分别前往红寺堡高速路口、社区等一线卡点,慰问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交警、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并向他们捐赠了矿泉水、方便面、牛奶、饼干等生活物资共计65000余元。
他们的身份还有很多:环境整治“保洁员”、交通疏导“指挥员”、扶弱济困“赞助员”……正因有了这样一群“多面手”,移民区的生活才蒸蒸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