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红寺堡区处于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每一滴水都极为珍贵。让人心痛的是,多年来,该地区自来水综合管网漏损率居高不下,每天平均四分之一的水资源不明不白就“跑丢”了。
2019年,宁夏水投红寺堡水务有限公司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编制了《红寺堡城区管网漏损控制建设方案》,启动了管网漏损控制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始探索管网漏损控制的新路径,推动红寺堡区节水型社会建设。
近日,红寺堡水务公司调度中心经理熊锐介绍,2020年,公司对城区300公里的管网进行了地理物探,并逐步建立了基础的管网信息系统,形成了管网资产数据库,实现了管网数据信息的可视化,使“逃跑”水的路径尽收眼底。
自此,水务运维人员查找漏点告别“大海捞针”,通过信息平台迅速定位漏点,并据此关闭关联阀门,还能提前判断管材的性质,快速准备材料奔赴现场抢修。目前,红寺堡区综合管网漏损率由2018年的28%降至12.38%,有效节约水资源218万立方米。
“实际上,很大一部分漏水是肉眼无法捕捉的暗漏。”今年,红寺堡水务公司在管网上加装了噪声监测仪和智能压力控制阀,进一步完善了分区计量、渗漏预警、分区分时控压管控体系建设。
“我们在城区南北分界关键管道上安装压力控制阀,实现了红寺堡区城区水压恒定并能分时段调压。既保证了高峰期供水服务压力需求,又最大限度减少了低峰期富余压力。”管道运行安全和使用寿命提升明显,节约了富余压力产生的能耗。预计每年可有效节约电量136万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56吨、碳粒粉尘排放369吨。
《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如今,红寺堡水务公司已对747公里的主管道和85%的农村人饮村巷管道进行了物理探测,预计2年内可将自来水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记者 裴云云)